自进式锚杆的“减跨”作用说的就是如果把拱顶不稳定的岩层看成是支撑在边墙的叠合梁(板),由于可视悬吊在稳定围岩上的锚杆为支点,安设了锚杆相当于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支护的跨度,从而降低支护的弯曲应力和挠度,维持了支护与岩石的稳定性,使岩石不易变形和毁坏。这是锚杆的“减跨”作用,它实践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。但是,它也未能提供用于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的办法和参数。
装置锚杆后使隧道围岩中构成连续的紧缩带,锚杆的作用是使围岩中产生一-定厚度的紧缩带接受围岩压力的观念。70年代提出锚杆的拱形紧缩带作用原理。与拱形紧缩带理论类似的还有组合拱理论。组合拱理论以为:在拱形隧道围岩的决裂区中装置预应力锚杆时,在杆体两端构成圆锥形散布的压应力,假如沿隧道周边布置锚杆群,只需锚杆间距足够小,各个锚杆构成的压应力圆锥体互相交织,能在岩体中构成一个平均的紧缩带。
即承压拱(也称组合拱或紧缩拱),这个承压拱能够接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。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,处于三向应力状态,其围岩强度得到进步,支撑才能也相应加大。
组合拱理论在一-定水平上提醒了矿用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,但剖析过程中没有深化思索围岩一支护的互相作用,只是将各支护构造的较大支护力简单相加,从而得到复合支护构造总的较大支护力,缺乏对被加固岩体自身力学行为的进一步剖析讨论,计算也与实践状况存在一定差距,一般不能作为准确的定量设计,但可以作为锚杆加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。
自进式锚杆